凈水器有用嗎?凈水器真的有用嗎?過濾前后的水,沒看出有啥區別???“凈水器”不會是商家炒作出來的一個概念吧?...面對著凈水器這類產品,很多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。
凈水器到底有沒有用?在這個問題上,每個人都有著各自不同的“判斷標準”。有的人以過濾后的水“燒開后是否有水垢”為標準;有的人以過濾后的水“水質的純凈度”為標準;更有的人以“凈水器過濾環節的多少”為標準;更有人天真的認為凈水器產品過濾環節越多,凈化效果就越好……
在這里,小編要提醒大家:判斷一款凈水器是否有用,絕對不能依靠簡單的猜測和推理,一定要有據可依。事實上,對于城鎮居民的生活飲用水水質,國家早就已經有著嚴格的量化標準。
一、飲水安全有據可依:國家衛生部明文發布《生活飲用水標準》
2006年,國家標準委和衛生部聯合發布了最新修訂版的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(該標準一直沿用至今),并要求地方政府與水廠最遲于2012年7月1日必須實施最新標準。新標準中的飲用水水質指標由原標準的35項增至106項。新標準與國際接軌,與世界上最嚴的水質標準——歐盟水質標準基本持平。
所以,不難得出結論,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水就是達標的、安全的。
二、自來水不達標有原因:管道輸送、二次供水是罪魁禍首
明眼人都能看出,國家2006年最新頒布的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對于城鎮的自來水廠水質有著嚴格的要求,自來水廠輸出的水理論上是合格的,是可以達到國家規定的直飲水標準的。
但是(轉折)—對于絕大部分家庭而言,入戶的自來水卻是不能直接飲用的。主要原因有兩個:
第一、自來水從自來水廠配送到終端用戶的家里,要經過很長一段運輸距離,漫長的管道輸送過程往往會造成水質的二次污染,如果管道材質不佳或者老化嚴重的話,水被污染的程度就會越深。
第二、自來水廠的水輸送到小區之后,往往通過壓力泵先被輸送到各個單元的樓層頂部的蓄水池,然后利用重力產生的水壓輸送到住戶家中。在這個環節中,蓄水池如果不能由專業人員定期清理消毒,就會變成一個很大的污染源。
好吧,現實就是這么殘酷,無論如何,輸送到我們家庭當中的水已經不達標、不安全了。
試驗采用余氯測試劑,如果被測試中含有余氯,滴入該試劑,水的顏色將會變成淡黃至深黃色;如果水中不含余氯,則水質不變色。未經凈水器處理的自來水,測試結果為淡黃色,對比色別表得知所含余氯值≥2.0ppm,而凈化水滴入測試劑后為白色,游離余氯含量幾乎為0。
影響水質的不僅僅是余氯,更多的是有機物、重金屬等污染,要檢測這些污染是否已被凈水器去除,我們需要用到水質電解器。同樣我們先準備兩杯水,一杯為凈化水,另外一杯為自來水,然后我們把水質電解器的鋁棒和鐵棒放入水中,插上電源按上開關,通電1分鐘左右,再斷開電源,這時我們會發現兩杯水的顏色發生變化。水的顏色越淺,水質就越好,反之就越差。我們還可以根據水的顏色與電解水質說明書上顏色對比,判斷出水中含哪一種雜質還比較多。
凈水器是否有用,通過以上測試可用很直觀的發現,經過凈水器處理后的自來水,在余氯測試和雜質測試中明顯優于普通的自來水,凈水效果十分明顯。凈水器可有效去除水中雜質,讓水沒有異味,適合普通家庭安裝使用,是追求健康飲用水質生活的業主首選。
凈水效果指數:★★★★★
推薦使用指數:★★★★★
相關推薦
美景動態 更多>